赵佗墓究竟在哪里?或许近在咫尺,就在越秀山越井岗一带!

赵佗墓究竟在哪里?或许近在咫尺,就在越秀山越井岗一带!

▲“文帝行玺”金印

按礼法推测赵佗墓位置

“从氏族宗法制度来看,赵佗墓在越秀山是符合制度的。从理论上说,南越国以赵佗的陵墓为祖位,居中;第二代南越王为穆位,居右。从考古发现看,第二代南越王赵胡的墓在象岗,位于越秀山之右,刚好是穆位。因此,推测赵佗墓在越秀山,是有一定根据的。赵佗陵墓很可能就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岗—带。”黄淼章说。

1950年,广州市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,下设考古队,寻找南越王墓一直是重点调查对象。“但可能当时思考的方向是错误的,因为汉代帝王陵都埋得较远,如古都长安的王陵距长安100多公里,当时由此推断南越王墓也会离广州老市区较远。所以,当时广州考古队将调查、探寻的目标重点都放在了广州城外远郊县区的荒山野岭。”

黄淼章说:“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这短短10年间,在广州市郊34个地点发掘出南越国时期的墓葬200余座,却没有找到涉及第一代、第二代南越王的任何踪迹。”

对话黄淼章

历任南越王墓一直为盗墓贼觊觎,民间的“鬼吹灯”传说,南派三叔畅销小说《盗墓笔记》细节,更给盗墓贼增添了几分神秘,也引发读者的诸多好奇。围绕“建墓”与“盗墓”的话题,记者和黄淼章展开了对话。

为什么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能躲过盗墓贼完美保留?

黄淼章:南越王墓藏在象岗山地表以下18米的深山腹中心,这样的深度非常难盗。古时候很多汉墓都有封土堆,这个墓却没有。

据史载,赵佗出殡时,“多为疑塚”,灵车分别从番禺城四门出,没有人知道真正装有南越王遗体的棺椁葬在什么地方。赵佗是岭南第一个利用“障眼法”来修筑自己陵墓的人,到了300多年后的魏晋南北朝,许多王公贵族才仿效赵佗的做法,利用“障眼法”来修筑自己的坟墓。

▲赵眜丝缕玉衣入殓复原全貌图,通过反光玻璃清晰可见丝缕玉衣下的垫玉璧。

能介绍一下历任南越王墓葬的情况吗?

黄淼章:前后五任南越王历时93年。西汉建元四年(公元前137年),南越王赵佗去世,下葬之日,番禺城四个城门都上演抬棺出葬,队伍神秘莫测。

根据史记《南越列传》和汉书《南粤传》中的记载,南越王国共五主。后二主赵兴、赵建德两兄弟自相残杀,均死于战乱之中,只有前三主赵佗、赵眜、赵婴齐具备给自己建造陵墓的能力。

三国时期,吴王孙权垂涎南越王的珍宝,命将军吕瑜亲率5000名精兵南下广州。精兵抵达后,伐木毁林,凿山破石,掘地三尺。据传,折腾了半年总算找到赵佗曾孙、南越国第三代王赵婴齐的墓葬,盗掘出“珍襦玉匣三具,金印三十,一皇帝信玺,一皇帝行玺,三钮铜镜”。

从那时候起,盗墓之徒便步孙权后尘,或单干或合伙,将广州一些有蛛丝马迹的山岗都翻了个遍。然而,第一代、第二代南越王墓始终不见踪影。

直到1983年,考古人员终于在广州象岗山发现了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墓,这一发现,倾注了广州考古界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。

▲错金铭文铜虎节,用青铜铸成扁平板的老虎的形状,虎成蹲踞之势,虎口大张,尾部弯曲成“8”字形。

“鬼吹灯”现象真实存在吗?

黄淼章:民间传说盗墓时需要在墓东南角点上一盏灯,如果“鬼”不让你盗,灯就会自己灭。这当然是小说家想象化的描写,但从考古学角度,“鬼吹灯”的现象的确存在。从科学的角度解释,在缺氧的封闭墓室里,如果下去后灯灭了说明氧气不够,十分危险。

古代有钱人“事死如事生”,会把很多生前使用的东西放到墓里陪葬。尽管死者在生前为了保护自己的随葬品不被盗,设计墓葬时会埋得很深,墓里还会设置防盗措施,如一触即发的机关等。如有的墓葬设有陷阱,有的设计了假墓,还有的做成了积沙积石墓,即墓室旁放了很多石头或沙,一旦挖穿墓壁,沙就会将盗墓人掩埋……但以上种种措施,都难以阻挡盗墓人的足迹。

中国盗墓比较严重的地区包括长沙、西安、洛阳和广州。考古发现广州比较大的墓葬中,90%以上都已被盗,特别是汉代、晋代的墓。

来源:南方都市报

编辑:黎樗栎

相关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,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支付稿酬或删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把跖疣弄破了怎么办
det365在线平台

把跖疣弄破了怎么办

📅 09-15 👁️ 958
体彩全新上线“世界杯趣味数据日历”,每日挑战新题目
超级QQ怎么退订?详细步骤教你轻松操作
365速发国际平台登陆

超级QQ怎么退订?详细步骤教你轻松操作

📅 09-18 👁️ 88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