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,都让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英雄人物。尤其是在《三国演义》这部小说中,诸葛亮被描绘得几乎是一个超凡脱俗的“神人”。书中提到的“借东风”、“定阴阳”、“七星灯”和“八阵图”等种种神奇事迹,都让他看似拥有了无所不能的能力。尽管他一直是以“文官”的身份辅佐刘备,而刘禅也因此封他为“武侯”,但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时代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。从初始的身无分文,到通过智勇双全的策略,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,书写了一段传奇历史。
《三国志》作为较为权威的三国历史记载,称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。“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”这一描述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智慧。特别是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所设计的“八阵图”更是让人叹为观止。原本诸葛亮并无意通过石阵来设置陷阱,然而,当陆逊误闯其中时,险些被困死在阵中。由此,后世对“八阵图”更是充满了敬畏。甚至杜甫也曾在诗中歌咏道: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。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”
根据史料记载,诸葛亮所设计的“八阵图”并非如《三国演义》中那般为虚构的情节,它是真实存在的。传说中,这“武侯八阵图”乃是依据奇门遁甲的变化而构成,阵法分为“生、伤、休、杜、景、死、惊、开”八门,变幻莫测,甚至能让鬼神都感到惊悚。它的威力之大,以至于一旦使用,便能抵挡住十万兵马的攻势。
展开全文
相传,诸葛亮的“八阵图”石阵位于永安南江的滩头。根据史料的记载,许多历史名人都曾亲眼目睹过这个“八阵图”。例如,北宋时期的文学家、政治家、书画家苏东坡,他就曾站在山头,俯瞰“八阵图”的全貌。那时的“八阵图”方圆百丈,分为八行六十四位,每个石标都是正圆形,整个阵法布局没有一丝凹凸之处,极为严谨。然而,苏东坡在下山后,靠近“八阵图”时却只能看到一片茫茫的石堆,无法辨识阵法的真正奥秘。
当年被困的陆逊无法解开“八阵图”的秘密,苏东坡也未能洞察其深层的玄机。至今,无数英雄人物都未能破解这个阵法,但有一个人例外,他识破了“八阵图”的奥秘,却并未采取破阵的行动,这个人便是东晋时期的权臣桓温。桓温在征讨巴蜀时,行军途中突然感到一股强烈的杀气弥漫,阻挡了前进的道路。当他亲自登高一看,发现杀气源自一堆堆石堆,正是诸葛亮留下的“八阵图”。桓温观察了一阵后,笑着问周围的将领:“诸位可知,这八阵图究竟是何阵?”尽管这些将领在阵法方面颇有研究,却都无法理解眼前的石阵,不得不摇头表示无解。桓温则大笑道:“这正是常山蛇势!”
桓温口中的“常山蛇”是一种极其稀有且毒性强烈的蛇类,亦被称为“率然”。在道教中,这种蛇被视为妖孽,它的攻击方式非常奇特:击其首部则尾巴会迅速出现,击其尾部则头部随之到来,击其腹部则两端同时出现。后来的军事家根据“率然”蛇的这一独特技能,发明了“常山蛇阵”。而诸葛亮则在原有“八阵图”的基础上,加入了更多复杂的变化,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多变、难以破解的阵法。
尽管桓温识破了“八阵图”的奥秘,但他并没有试图破解这一阵法,是因为他感到恐惧,还是因为在众将面前夸口?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。至于“八阵图”究竟是否能够被破除,也成了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