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并没规定和尚必须素食,为何自梁朝后和尚便不能再吃肉

古代并没规定和尚必须素食,为何自梁朝后和尚便不能再吃肉

梁朝(南朝梁)_图

他在位期间,佛教被抬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,说是依“佛法”治国也不为过。梁武帝时期,南朝修建了大量的寺庙(近三千座)和佛像,一时间僧尼达十万众。萧衍还组织大批僧众翻译编写各类佛教著作。他文思敏捷,擅长文字,仅自己就完成了数百卷佛学著作,一部《大般涅槃经》更是烂熟于心。

促成萧衍让僧人禁食肉品的正是这部《大般涅槃经》。梁武帝本人对于佛教很是虔诚。他在位期间,对于佛教的戒律坚持严格执行,设无遮大会十四次,甚至亲自登坛讲经说法。《大般涅槃经》中有“食肉断慈悲种”的说法,而虔诚的梁武帝认为,要想真正将慈悲、放生、不杀生的思想发扬光大,就必须禁断肉食。并且,早年也曾信奉过道教的梁武帝认为,在当时,道士所坚持的禁食肉类等清规戒律足以让其他出家人汗颜。因此,他还提出了当时的佛教徒们在清规戒律上九不及外道、九不及居家之士的说法。

大般涅槃经 (部份)_图

为了宣扬自己禁食酒肉的思想。萧衍根据《大般涅槃经》的要义写出了一篇历史上有名的《断酒肉文》,文中强调僧尼应禁止肉食,多食蔬菜。萧衍甚至还要求僧尼不但要禁止食肉,祭祀时的各类供品也不能使用肉食,只能以果蔬供之。因为过去从没有禁酒断肉的戒律,很多有名的僧人对此都抱怀疑或反对态度。如当时有一些名僧便说:“律中无有断肉法,又无忏悔食肉法。”

面对质疑,梁武帝决心彻底推动禁肉食运动。为了增大《断酒肉文》的影响力,他接连发布了五道敕文,又组织了两次规模宏大的法会。在会上,他登坛说法,大量引用佛教经纶,说明禁止酒肉的重要性。最后,他和在场的很多僧人们盟誓,宣布若再有僧尼饮酒食肉,就要进行严惩。即“(梁武帝)并与僧尼共伸誓约:若复有饮酒瞰肉不如法者,弟子(梁武帝)当依王法治问”。从此,汉传佛教的僧尼就养成了吃素食,断酒肉的传统,并一直沿袭至今。

萧衍舍身同泰寺_图

值得一提的是,梁武帝曾为了佛法,亲自舍身佛寺出家达四次,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,以至于连后世孩子开蒙的《声律启蒙》中都有着“梁帝舍身同泰寺,汉皇置酒未央宫”的句子。

他曾在大同十一年(545年)向身边的人们说,自己自从笃信佛法后,严格遵守戒律,每天只吃一顿饭,还都是些青菜米饭。不但自己不吃国家的东西,连自己宫中的人们也不再吃国家的东西。想修筑建筑也都是自己出资,而不是动用国家资源。他还说自己不光穿着粗布衣服,甚至连帽子和被子都是“一冠三年,一被二年”。

梁朝天监五铢_图

相信看到这,很多读者都会觉着这位“皇帝菩萨”是如此艰苦朴素,他的勤俭节约和坚持苦修当为后世帝王和和尚们的楷模。然而,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
梁武帝看似节俭,但实际上,梁朝的国库却是因为他而为之一空。他每次舍身后,朝中大臣们总是急成一锅粥,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。于是乎,大臣们便准备钱财为他赎身。不过既然是赎皇帝,自然不能花大臣们的钱了。梁武帝舍身四次,朝廷百官便为他“赎身”四次,梁朝国库因此花费钱财达四亿之巨,直接减弱了梁朝的国力。而梁武帝本人,也在后来的侯景之乱中被围台城而活活饿死,令人嗟叹不已。

文:李光彩

参考文献:《梁武帝纪中》

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,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阿勒泰酒店有哪些
365速发国际平台登陆

阿勒泰酒店有哪些

📅 07-18 👁️ 210
网红时代新宠儿 康佳65吋S8000U电视评测(全文)
365速发国际平台登陆

网红时代新宠儿 康佳65吋S8000U电视评测(全文)

📅 07-06 👁️ 6934
【苹果手机大全】苹果手机报价及图片大全
365速发国际平台登陆

【苹果手机大全】苹果手机报价及图片大全

📅 07-06 👁️ 99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