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厦地是一个被保护得极好的古村落,有中国传统意境之美。初见时就觉得,在这里做任何建筑,都要非常谨慎。
伞形屋顶是设计的一个重点。它的双坡形状和位置,是对传统屋顶的转译,也得以跟保留下来的老马头墙产生关系。此外,屋面的一个细节是,四角的槽钢既有结构牵拉的作用,也是能让雨水最终汇聚到中心的雨水槽,再现‘四水归堂’的传统。墨西哥作家奥克塔里帕斯曾说,‘要成为真正的现代,我们必须与自己的过去达成和解’,这也是书店这个项目努力想做到的。
前日,厦地书店获选2019新时代杯‘年度最美书店’。然后我看到音乐人钟立风写的一段很有意思的话,‘这个房子犹如一个神秘飞行物,降落稻田中央。因着一句诗行,一曲音乐,一次次起航。’”
——华黎
鸟瞰 ©卓育兴设计单位 迹·建筑事务所(TAO)
项目地点 福建屏南厦地村
建筑面积 397.3平方米
施工时间 2019.7-2019.10
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村落北侧,被一片水田环绕。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当地民居,在建筑师到来时仅保留着三面完整的夯土老墙和残破的院墙。
村落村落及夯土墙建筑原貌
书店远景 ©陈颢水田中的书店 ©陈颢基于对场地历史以及村落整体景观的尊重,新建部分基本隐匿于老墙之内,从外面看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。残存的老墙被视为容器,包裹了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,形成当代与传统的对话。
场地分析草图 ©华黎
建成后鸟瞰 ©卓育兴
1比25建筑模型 ©迹·建筑事务所在内部,两面折线形的混凝土墙成为新的结构主体,两层楼板由此向两翼悬挑展开,在角部与夯土墙衔接,给予老墙结构稳定,边缘处则与老墙脱开让光从天窗进入内部。
长剖面模型 ©迹·建筑事务所短剖面模型 ©迹·建筑事务所入口庭院 ©陈颢入口处 ©陈颢通向二层楼梯 ©陈颢土墙与混凝土墙之间形成封闭内向的书店陈列空间,两面混凝土墙之间界定了建筑内部尺度最大的空间——小剧场,成为在狭小空间之后意外发现的惊喜。
一层阅读区 ©陈颢
集会空间 ©陈颢
二层阅读区 ©陈颢最西端的悬挑体量成为从老墙的包裹中唯一的溢出部分,这里形成三面向外的咖啡厅空间,在此感受村落和水田的风景。
书店全景 ©陈颢
咖啡厅 ©陈颢在建筑最中心,一根钢柱穿透混凝土结构并在其上支撑起一个伞型屋顶,其位置和形式暗示了已消失的老宅屋顶;伞下的遮蔽空间提供了阴凉和远眺的场所,犹如田野中升起的一个凉亭。伞形屋面结构悬挑,荷载经主梁传递至唯一的钢柱,使重力汇集于房子的形心。四角的槽钢将屋顶拉住以保持其侧向稳定,雨水通过槽钢流到向内倾斜的混凝土屋面再流回中心,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四水归堂。
中心柱草图 ©华黎伞型屋顶草图 ©华黎轴测爆炸拆解图 ©迹·建筑事务所中心柱 ©陈颢二层中心空间 ©陈颢伞型结构 ©陈颢屋顶夹层平台与伞形结构 ©陈颢屋顶夹层平台 ©华黎屋顶夹层平台与伞形结构 ©陈颢屋顶夹层平台 ©陈颢光从顶部天窗进入,穿过折线形楼板与夯土墙之间的缝隙,在某些时刻,充分描绘夯土墙的沧桑。混凝土以屏南本地碳化松木为模板,木纹混凝土粗野而细腻,与古老斑驳的夯土墙形成新材与旧物的对话。
光影下的夯土墙 ©陈颢
楼板与夯土墙之间的缝隙 ©陈颢
设计图纸 ▽
各层平面图 ©迹·建筑事务所剖面图 ©迹·建筑事务所
完整项目信息
项目名称:先锋厦地水田书店
业主:先锋书店
项目地点:福建屏南厦地村
项目功能:书店、咖啡厅
设计单位:迹·建筑事务所(TAO)
主持建筑师:华黎
设计团队:华黎、栗若昕、翟冬媛、程相举
结构工程师:马智刚、张岁平
机电设计:吕建军及kcalin卡林机电设计 – 李鑫、赵紫瑞、李伟
施工团队:卓益久、郑家亮、甘臻勤、郑德部、郑忠春、郑德侣等当地工匠
建筑面积:397.3平方米
结构体系:钢筋混凝土结构、钢结构
设计时间:2019.3-2019.6
施工时间:2019.7-2019.10
摄影:陈颢、卓育兴